1981年春节前夕,已经赋闲在家的华国锋突然接到了中央的邀请按天配资自动延期,希望他可以在除夕夜那天参加中央举办的国宴。
1981年初的一天,北京寒意正浓。在中南海附近的一处住所里,已经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近一年的华国锋收到了一封特别的邀请函。这份来自中央的邀请,希望他能在除夕夜参加一场重要的国宴,地点定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
回望1980年,他主动提出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的请求已获批准。而在这一年里,他又萌生了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想法。尽管这一想法在中央内部遭到了不少反对和拖延,但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引起了许多同志的担忧和惋惜。
这场国宴的主要目的是接待即将来访的前越南总统黄文欢。在筹备过程中,有关部门得知这可能是华国锋最后一次以现任国家主席身份参加的国宴,因此格外用心。中央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既是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也是向华国锋同志表达敬意的难得机会。
然而,对于是否参加这次国宴,华国锋却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作为一个长期保持着朴素作风的领导人,他一向对这种正式场合并不特别热衷。家人们都清楚他的性格,但还是建议他参加,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见见老同志们。与此同时,一些与华国锋共事多年的老同志也纷纷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出席这次国宴。
在反复思考后,华国锋最终同意了这个邀请。这个决定的背后,既有对国家外事工作的责任感,也包含着对老同志们一片诚意的回应。他深知,自己即将卸任,这样的场合以后可能越来越少,应该珍惜与同志们相聚的机会。
这个决定很快传到了中央,引起了各方的积极响应。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所有人都希望能够让这位即将卸任的国家领导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虽然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国宴,但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对华国锋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事活动,更是一次特别的告别仪式。
为了这场特别的国宴,钓鱼台国宾馆的工作人员做了充分准备。厨师团队多次研究菜单,既要符合国宴规格,又要体现对特殊宾客的关怀。他们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华国锋同志一向饮食简单,特别喜欢一道家常菜——去掉蛋黄的煎鸡蛋。
服务人员也格外用心,他们细致地安排了座位布置,确保领导人与外宾的座位安排既符合外交礼仪,又便于交谈。餐具的选择也经过反复斟酌,力求体现国宾接待的规格,同时又不失朴实大方的特色。
1981年2月4日除夕之夜,钓鱼台18号楼宴会厅灯火通明。当晚的国宴气氛热烈而融洽,华国锋与黄文欢相谈甚欢,两位领导人就多个话题展开了友好交谈。随着一道道精致的菜品陆续端上餐桌,宴会进入了高潮。当最后一道菜品——那盘特别准备的去掉蛋黄的煎鸡蛋端上桌时,现场的气氛变得格外温馨。
这道普通的家常菜,让整个国宴增添了一份难得的人情味。它不仅是一道菜,更是组织对老同志的一份特别心意。在场的人都明白这个细节背后的用意,但都默契地保持着得体的表现,让这份情谊自然地融入整个宴会氷围中。
当送别黄文欢一行后,华国锋并没有立即离开。他特地返回宾馆,要亲自感谢在后厨和服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面对这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握着大家的手,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这个朴实的举动,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深受感动。
之后按天配资自动延期,华国锋还与几位老同志促膝长谈。他们回忆起多年来共同奋斗的岁月,谈起了各自经历过的重大历史时刻。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历程,点点滴滴的回忆串联起一段段难忘的历史。